繼甲殼蟲、高爾夫后,大眾的新神車來了
聲明:本文由說客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汽車之家。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導讀]大眾想再造一個神車!看完這篇文章,快告訴我你們怎么看?
大眾品牌的產品很多,要選出其中最重要的,甲殼蟲和高爾夫當之無愧。它們對于大眾的意義,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
在電動化時代,它們想「再造一個傳奇」,于是在巴黎車展上,出現了這么一張海報:
以及這么一輛概念車:
它的名字叫「I.D.」,對大眾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電動車。
它們在過去一年忙得要命:忙著處理「排放門」事件,還要忙著研究電動車和自動駕駛,一邊填坑一邊追潮流。年初的時候,它們在CES上展示了一輛叫做「BUDD-e」的電動小巴概念車,那個更像是玩票兒,但是這次在巴黎,「I.D.」卻是認真的。
再造一輛甲殼蟲
和 BUDD-e 相比,I.D. 更具代表性,各種參數和設計基本代表了大眾對于未來電動車的產品設想。大眾官方把它稱為「the next game changer」,翻譯過來就是「下一個破局者」。
作為一名外觀黨,還是先看外觀吧:白黑相間的車身設計,用藍色燈光加以勾勒,和之前發布的 BUDD-e 概念車類似,但它沒有進氣格柵,更符合電動車設計。從整體上來看,倒是有點高爾夫的影子,這應該也是以后的大眾量產電動車的基本形態。
不過,真的有人看見它之后挖苦的說,這個造型風格,居然跟奔馳的電動概念車一脈相承,哈哈哈哈。
技術上,這是大眾第一款基于「Modular Electric Drive」(MED 模塊化電動平臺)的車。
I.D. 有點像寶馬 i3,使用的是單電機后驅的設計,而不是雙電機四驅。電機功率 125kW,電池組平鋪在底盤上,大眾說它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 400-600km(迷之續航)。在快充模式下可以30分鐘充到80%電量。
大眾集團CEO穆倫說:「電動車的突破性進展,還是要依靠電池和充電設施。所以我們正在和保時捷合作,共同研究快速充電技術?!贡r捷的快充技術使用的是800V電壓,可以在15分鐘內給車充80%的電量,增加500公里續航。不過目前來看,這需要克服的問題很多,在I.D.未來的量產車型上,應該不會落地這項黑科技。
另外,I.D. 還支持無線充電,這個,你看看就好。
按照大眾的計劃,他們會在2025年之前推出30款電動車,屆時旗下電動車累計銷量將達到 100萬輛。雖然不是神車黨,但我對此還是有點兒小期待的。唯一一個要求:
千萬別套娃!
大眾版自動駕駛系統
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大眾的存在感其實不是很強,但 I.D. 好歹是一款2016年的概念車,自動駕駛系統必須得有。大眾把這款車的自動駕駛系統稱為「ID Pilot」,官方說它有全自動駕駛功能,會在2025年之前推出。
ID Pilot的硬件系統包括車頂的四個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雷達、側面/前方的攝像頭以及 GPS,或許是為了防盜,車頂的激光雷達是可收縮的。在這款車亮相后,有腦洞比較大的同學把它和Faraday Future偽裝車車頂的激光雷達聯系了起來。
這套系統能不能落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激光雷達的成本會不會下降,否則四個激光雷達的成本就趕上一輛車了。
實際使用方面,用戶可以通過手機 App 來呼喚車輛,車自動到門口之后,會自動打開車門,調節座椅到舒適的位置。上路后,用戶可以按下方向盤中間的Logo三秒來進入全自動駕駛模式,車輛會通過屏幕和HUD提示用戶準備就緒。
I.D. 的交互設計,倒讓我想起了BMW VISION NEXT 100概念車。這兩款車都是以「燈帶」的方式來和用戶進行互動,簡單來說就是「直覺交互」。
除了自動駕駛系統之外,大眾也想玩一把「燈」。I.D. 的大燈點亮時,會先亮起外圈的燈帶,再點亮中間的 LED 燈。當 I.D. 和其他車輛、行人靠近時,燈光會逐漸減弱,看起來像是睡著了一樣。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價格,大眾方面表示會和高爾夫相當。不過我倒是覺得,2020年量產未免有點晚了。國內新造車團隊(假如它們還活著)的產品都迭代好幾波了,Model 3也會陸續交貨了,再加上 Leaf、Bolt 這些競品, I.D. 的壓力其實也不小。
從「小排量+渦輪」到純電動車,大眾這一步到底會不會扯了蛋,就等 2020 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