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永州大黃江源峽谷(上):倒口巖-龍潭
大黃江源,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北緣無人區,自偏東北海拔1200米的雙牌縣陽明山歇馬庵萬和湖至西北海拔500米的零陵區郵亭圩鎮黃江源村(原桐木沖村)倒口巖,全長約十七公里,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游黃溪記》里大贊“中華大地之山水,永州最美,永州山水,黃溪最美”的今日黃溪河源頭。蜿蜒崎嶇于連綿天際的原始次森林氧巴,瀑潭泉石磅礴壯觀、美倫美奐。集驚險詭奇、華麗靜美于一身的大黃江源瀑群,密集分布在倒口巖至萬和湖的中段、海拔800-1100米峽谷河道呈“Ω”狀處,尤以大茅山下一帶的翡翠池、龍潭瀑布、虎豹瀑、百米瀑、母女秀發、三岔瀑等瀑潭驚艷壓群。下圖為《2016年6月25日、7月2日 溯溪反穿大黃江源峽谷圖》↓
2016年6月25日早晨05:16 我與騎友萬水千山(桿子)、驢友小白熊帶齊頭盔、頭燈、救生衣、登山繩、急救包等裝備,坐桿子的工具車從冷水灘河東出發,06:31一到零陵郵亭圩鎮廟門口村泥屋洞木材檢查站,三人精神大振,從此翻山進入黃溪河最上游段、19公里峽谷 (水泥路盡頭是胡家屋場),車窗外晨曦中的黃江源村特別美(原細沙頭、黃石坪、大明江和桐木沖四個村剛剛合并為黃江源村)↓
07:23 到達預定的起點【倒口巖胡家屋場】時,一位騎著摩托進去抓魚的老兄提醒并帶領我們繼續開車,沿機耕路顛簸進去了將近兩公里,確實節約了半小時行程。圖為路邊的山瀑↓
07:27 距胡家屋場約1公里的【大黃江源水庫】↓
07:30 衛星圖上標注的"黃江源"處遇見第一條支流,往左至源頭陽明山歇馬庵稱之為大黃江源、往右流過倒口巖后則始稱黃溪河(向北流經零陵區郵亭圩鎮,祁陽縣大忠橋鎮、白水鎮,合白江水,匯入湘江)↓
07:32【越野車終點】為胡家屋場往里約1.7公里機耕道處,僅容底盤高的越野車、工具車、皮卡車等出入,沿途不好倒車,我們第二次(7月2號)開皮卡車開到這里,再前行三十米至小岔口倒車,結果車子側身打滑,耗了將近一個小時,差點誤了當天計劃,建議車停倒口巖胡家屋場院坪為妙↓
07:42 下車再走一百多米旱路,即入大黃江源水路↓
07:50 我們終于來啦!早安,晨光中一派清新爽朗的大黃江源!幾年來,驢友們網上發布的有關大黃江源的照片以及穿越游記,一直讓我魂牽夢繞。今天能順利成行,感謝桿子的初心不改、小白熊的一拍即合以及先后因事退出的五位戶外好友!我們三人堅持無向導、純水路溯溪反穿大黃江源峽谷,最原始的想法就是為了省時省事省門票,并不是為了征服什么、首創什么;更不是沖動之舉,而是以一顆敬畏之心,做足功課,有備而來↓
08:01 偶遇【神仙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為神仙巨人量身打造,石床長約4.5米、寬約1米、高約1米。萬水千山躺在石床上過了一把神仙癮后,依依不舍爬起來趕路↓
08:13 人在畫中行↓
08:36 遇見大黃江源第二條支流(右邊的那支),我們往左溯行↓08:38 很有趣的“溯石”運動,我們在一江涌石上蹦蹦跳跳,呵呵,這段行程叫做“大黃江源之舞”↓
08:50 峽谷變得高深陡險起來↓
08:55 進入【龍門天塹段】。圖為【樓氹瀑布】之第三級——喇叭氹(當地人俗稱),因第三級瀑布沖破絕壁石門跳進約30米長、先窄漸寬、酷似樂器喇叭的深潭而得名,兩邊峭壁高懸,先泅水過去看看再說↓
09:07 游在前面的桿子即將接近喇叭氹“嘴”,我與小白熊泅水半程便往右趴上石壁斜臺,躡手躡腳俯身探看,喇叭氹“嘴”不到1.5米寬,潭水黑乎乎的,“龍門”洞口約1.5米寬、門柱往上遞升約10米高,有點詭異陰森,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09:07 上來的桿子說,黑潭深不可測,“龍門”進不去,洞里面好像是個右彎斜瀑,后來得知是“二氹”,最上面還有一個跳瀑叫“樓氹”(因右邊整座山叫樓氹而得名)↓
09:19 沒辦法,只能從這絕壁斜臺上扯繩攀巖,繞過這道大約二十米高的懸崖。敏捷的桿子二話不說,背起登山繩,只身攀爬上去接應我們兩個↓09:40 終于越過了【龍門天塹段】,我們翻越這段屏障足足花了45分鐘↓09:41 陽光下俯看【龍門天塹段-樓氹瀑布】之第二級——二氹,前面在喇叭氹看到“龍門”后面彎斜瀑流經的大黑洞,原來是個深深的圓圓的巨石坑↓09:42 【龍門天塹段-樓氹瀑布】之第一級——樓氹。天地網衛星地圖將此處標注為“猛虎跳澗”,而雙牌陽明山景區卻將7月2號我們經過的大茅山下的一處瀑布命名為“猛虎跳澗”,所以我在繪制《2016年6月25日、7月2日 溯溪反穿大黃江源峽谷圖》時襲用景區的命名↓09:43 樓氹瀑頂好美的峽灣,從這里開啟頻繁泅水、攀巖和越瀑模式。小白熊站的地方(左后),正是從倒口巖沿河及山腰走旱路去龍潭五氹的必經地,橫過溪流(右前)直登樓氹半面山之字形砍山路(注意!過溪后上去5米有個小岔路口,應往左直上,而往右橫行僅幾十米即止,是探看【龍門天塹段】樓氹瀑布的),繞到另一半面山即斜下山腰路有個岔路往左下就到溪谷【旱路終點】(往右上則到向家灣),七天后胡家屋場向導呂兄(手機 18229460213,可提前向他預約向導和訂餐等事宜)帶我們走過↓
10:01 首次直接泅水渡潭越過的洶涌亂石圍成的“堰塞湖”瀑↓10:28 準備第二次直接泅潭越瀑↓
10:41 這是我命名的【兩岔瀑】,兩邊高墻陡壁,中間巨石高壘,兩道水流從石隙中噴泄而出,沖入深潭匯成漩流,讓人很難接近巨石,好在巨石右下方卡著一塊圓石,體能與身體協調力極好的桿子潛過去試了幾次才爬上去,先用繩子拉我上去,我們倆再將小白熊扯上前面這塊巨石,最后一個個拴著繩子從滑溜溜的巨石背脊上趴著爬上去。桿子在此付出了代價,手機掉入潭底,費了大勁摸上來,結果還是報廢了↓
11:09 小憩補給。從10:28跳潭到11:08成功越瀑,用時40分鐘。左為桿子—— 組織力強、體能和身體協調力好、果斷理性,曾組織我們騎行穿越癩子山和舜皇山;右為驢友小白熊—— 樂于助人、知識面廣、團隊意識強,我倆曾一起穿越東安舜皇山“死亡谷”、重裝登道縣韭菜嶺↓11:13 趕時間“潛”行,華麗的峽谷隨處可見↓11:21 攀巖索降繞陡壁↓11:30 泅水過潭,側過亂石瀑↓11:35 前方兩邊的嶙峋亂石和中間的淺瀑黑潭,讓人看了心里發怵,這種地方很可能潛伏著危險,我們決定往左入竹林繞過去↓
11:53 進入我們非常留戀的地帶——【瀑潭三疊】,鑲嵌于“S”形的石峽之中。峽壁怪石突兀有致,有的如猛虎,有的似雄獅,栩栩如生,姿態萬千;峽谷小瀑流泉連三潭,金盆白瀑,澈水碧波,色彩斑斕。拉繩越池樂開花,梯潭暢游透心爽。我們在這里吃中餐,看魚翔淺底,發發小呆,真的好愜意↓
12:38 三人暢享了43分鐘后告別【瀑潭三疊】,甘為人梯的小白熊用肩膀托起桿子越過崖壁,我們再一次扯索繞瀑↓12:56 迎面而來的峽谷拐角瀑布,遠看簡單易過,待泅水靠近,卻顯得十分險急和復雜,巖壁上拽繩側身俯視,這里亂石林立,瀑流洶涌,潭深漩速。桿子不慎將背包里小白熊的炭纖登山杖倒入潭里,幾次潛水都沒摸到,呵呵,就讓它留作紀念、充當“定潭神針”吧↓
13:15 遇見大黃江源第三條支流,即往左是三岔水支流,進去一公里可見著名的三岔水瀑布,我們繼續往右溯行↓13:31 好大一座“駱駝石”把住溪谷,峽彎陡然收緊變窄↓13:55 當地抓蛇、抓石蛙的山民(未燒的錢紙用于敬山神求保佑、熏黑的水壺煮過飯菜)、戶外露營的驢友(桿子從左邊上去五米發現小塊狹長平地扎過帳篷)均在此留下了清晰的痕跡↓13:53 大黃江源溪谷水路與倒口巖經樓氹瀑頂穿樓氹山過來的砍山路之交匯處,就是我繪制的峽谷圖上的【旱路終點】,此后的7月2號,胡家屋場呂向導正是在這里與我們分別后,往右上旱路返回的↓13:56 【石溪走廊】,這一段天然走廊約20多米長,兩邊“石堤”斷續,中間河床為一整塊比較平實的巨石,流水輕漫而過,走在上面,感覺很爽!不過石頭有點滑,別得意忘形哦↓
14:03 溪水蠻沁涼,桿子想避開水路,結果還是滑入池中淌水過去↓
14:07 走在后面的小白熊一直追著提醒我們“接原計劃辦,不管走到哪個位置,13:00必須準時打轉往回走”,因太陽大光線好,三人統一思想14:30準時返回。突然起勁的桿子在前面加速瘋走,一下子看不到影子。手機戶外助手軌跡指引顯示,離預定目的地只有一里路遠了↓
14:09 追上桿子,援著長潭石壁翻過小瀑便到了“伸仙谷”里的【翡翠池】,我望了一眼立馬往回走,把好消息告訴后面的小白熊↓
14:15 竹林掩映的“神仙谷”,一瀑托五潭,潭潭渾圓碧綠,綠寶石一般晶瑩剔透,我將它們取名為【翡翠池】↓
14:21 小白熊到此為止。過后才知道,從這里轉個右彎不到百米便是著名的龍潭瀑布(又叫龍潭五氹、五龍氹)之第五氹、第五瀑↓
14:30 轉過峽灣,未見瀑形,先聞巨聲,避溪援壁行十米,跳過潭口再轉身,心儀已久的【龍潭瀑布】最后一級瀑(潭)呈現眼前。龍潭瀑布,俗名"五氹",即陽明山景區簡介中的大黃江源瀑布群,相傳為舜帝囚禁孽龍的地方,是一個至上而下由五個深潭組成的水景,潭與潭之間有飛瀑相連,間隔最高的35m,最低的2.5m。據寧遠縣志記載,五潭直通大海,或遇海潮,水柱從潭底噴出,一片汪洋浩瀚。五潭均由巖石圍成,灌木覆蓋,飛泉直下,由于視覺的關系形成瀑中瀑,潭中潭,轉折連環,韻味十足↓
14:39 再見,【龍潭瀑布】!如果下周六天氣好,我們鐵定再來,把龍潭瀑布群好好探個究竟,并從這里開啟下半段無向導溯溪反穿大黃江源峽谷“龍潭瀑布-萬和湖”段的探險驢行。今天,我們從倒口巖胡家屋場出發溯溪大黃江源,依次邂逅了樓氹、翡翠池和龍潭(五氹)等瀑布,三人一路快節奏逆流而上,兩處拉繩繞瀑,數處泅水渡潭、攀巖越瀑,七小時后到達預定終點龍潭瀑布,于下午14:39原水路返回,19:00山色正暮時回到起點,全程約18公里、12小時,順利完成了既定計劃。這是一次很好的體能、意志與合作的磨練與學習,在永州戶外界首次償試了純水路溯溪倒口巖至龍潭瀑布再原路返回的大黃江源反穿行動,感謝天公作美全天太陽(有兩次零星太陽雨和雷鳴)!感謝開路拉繩、攀巖接應的桿子!感謝勇當人梯、協調索降的小白熊!感謝驢友們的先前經歷和友好答詢,以及網上有關大黃江源穿越的記錄!也為自己出發前的功課準備和行進中的準確實時軌跡與位置報告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