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后裔,傳至今朝
濂溪后裔
李嵊慈《濂溪志》周敦頤像
周敦頤去世后,黃庭堅、蘇軾等文人應周壽、周燾之請,作有詩文。其中,《濂溪詞并序》即是黃庭堅應周壽之請而作,開篇“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逼渲械摹盀⒙洹币喑蔀槊枋鲋芏仡U人品的代名詞。而元祐四年(1089)周燾請蘇軾撰寫的《故周茂叔先生濂溪》“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更是成為宋代文人生活的寫照。
淳熙六年(1179),周敦頤曾孫直卿自九江拜訪朱熹,以《愛蓮說》墨本及《拙賦》刻本贈與,《愛蓮說》、《拙賦》得到廣泛傳播,成為千古名篇。 淳祐元年(1241),從祀孔子廟庭,帝王提倡,士子講習。景泰七年,朝廷崇獎理學、優恤后裔,恩命頻下。景泰七年(1456)欽召至京,周冕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襲札還道州奉祀。從十二世至十九世,“冕(明景泰七年始受封博士)-繡麟(冕長子,襲)-道(繡麟長子,襲)-聯官(道嫡子,襲)-治(職官長子,應襲,引疾,與子汝忠)-汝忠(治長子,襲)-蓮(汝忠長子,明未襲)-嘉耀(蓮長子,康熙二十四年題準襲職)?!焙笠嵯嗬^受爵,作為濂溪血脈傳衍,保持了特殊的世家地位。
蒙“五經博士”封爵而來的恩典,將修復門坊樓亭、修葺祠宇塑造成理學神圣的體驗與見證。據《(光緒)道州志》載:“(濂溪祠)正祠三楹,前為禮廳,左為御碑亭,即宋理宗所賜書院額及楊允恭謝表刻石,樹豐碑焉。禮廳之前為像,廳有石刻,陽為元公像,碑陰為《愛蓮說》,外為欞星門,門臨通衢,左右二坊曰繼往、曰開來。其右宗子居之,曰‘文獻世家’之門。前為仰濂樓,俯瞰濂水,后為太極亭、愛蓮亭?!边@些門坊樓亭,以建筑方式表現出來,不但是祭祀濂溪的場所,而且是后裔等的活動空間;不但構成了濂溪故里的重要景觀,而且承擔著傳播、教化的功能,具有景觀性與教化性的統一,拓展了以濂溪故里為中心的文化地理空間,是理學發展的重要闡釋物。
月巖
月巖位于湖南道縣城西20公里處清塘鎮小坪村,相傳周敦頤幼年時曾經在此乘涼讀書,領悟太極。道光《永州府志》記載:“濂溪以西十五里,營山之南,有山奇聳,中為月巖。舊名穿巖。其距州約四十里焉,巖形如圓廩,中可容數萬斛。東西兩門相通,望之若城闕。中虛其頂,側行旁睨,如月上下弦,就中仰視,月形始滿,以此得名。巖前奇石如走猊伏犀,形狀不一。相傳周子幼時,嘗游息巖中,悟太極,故又稱太極巖。有書堂在巖內,石壁環之?!弊运螘r起,歷代文人墨客推尊周敦頤,先后在月巖題詠刻石,月巖獨特的自然景觀,加上厚重的人文景觀,成為了探究濂溪理學的佳境。
南宋景定三年劉錫、李挺祖詩刻
經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田野考察、踏勘、繪圖、拓本制作、文字著錄等,目前已考察到月巖摩崖石刻共計63幅,大部分未錄入方志文獻。其中,宋刻2幅,均與南宋道州濂溪書院的興起有關?!按疚酰ㄈ尚纾?,知州事趙汝誼重建(書院),并塑二程先生像?!痹摃簽楹矅诮B興壬子(1132)“自給事中免歸”道州時,對舂陵太守向子忞所提出,淳熙五年(1178),“以其地之狹也”,知州趙汝誼等“更度”重建,張栻等人為之作記,數百年一脈相延。景定四年二月,知州楊允恭“請于朝上御書‘道州濂溪書院’六大字,錫以璽書,馳錫之”,并筵請專職從事文件書寫類職務的李挺祖書跡刻石。李挺祖作為“濂溪書院掌御書臣”在月巖刻有國子監主簿劉錫所作的詩文。
明代周冕《題月巖》石刻
明代石刻共有37幅,其中最早的是“明翰林五經博士”周冕所作《題月巖》,彰顯了近百年重視濂溪思想的傳統,開明代題詩刻石之先河。月巖記錄了不為文獻所記錄的史料,是研究周敦頤思想的一手資料。其后,世襲翰林五經博士的周繡麟悉讀家藏,承其家風,與當時官員、士人等來往甚密。一方面,為這一時期濂溪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明周繡麟《游月巖次宗主陳公韻》
月巖不僅有周繡麟《游月巖次陳宗師韻》“陳公乘暇游佳境,幸得追陪共一臨”,即與岳麓書院山長陳鳳梧的酬唱詩文,也有徐愛、顧璘、黃佐、顧鯨等陽明后學慕名前來刻石,他們拜訪遺跡,深挖濂溪思想的內在意蘊,但又蓄含著另一種價值取向:把朱熹解“太極”為“理”的思路轉向了心性之學,諸如張喬松辨月巖為太極巖,開啟歷代月巖與“太極”辯論的新思潮,胡直“如月之中”等題跋,在濂溪學中注入“心學”的因子,成就了一種新的學術氣象。另一方面,補輯濂溪學研究的新材料。月巖石刻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不見載于傳世文獻,例如趙汝誼祈雨題刻、許岳月巖詩刻等,可以補佚《濂溪志》的未輯,又如月巖徐愛詩刻,確定了陽明等尋訪月巖的時間;顧麟的二則碑刻,展示了顧麟與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游等,極大地補充了現存文獻的遺漏。
清代張銘“拙榻”
清代石刻12幅,分為三類:一是經學盛行,對濂溪理學的返古動向,例如張銘“拙榻”,即是回歸到周敦頤的《拙賦》。二是清代文人的交游,如范輝璨與宗廷月巖交游。三是濂溪后裔群體的詩文。
民國二十六年張之覺“豁然貫通”榜書
民國石刻8幅,主要為縣長張之覺、周仁術、魏耔耘等所題榜書,以及《重修月巖記》、《重修月巖小引》,體現了民國官方對月巖的重視等等。
總體上看,月巖石刻具有極高的哲學價值、文學價值、文物價值、文獻學價值等,是極好的交叉領域,研究前景極其可觀。
圖文編輯:張洵之